教农村家长科学带娃“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刘苗

 

5月11日,在旱坝村养育中心,养育师范垚(中)正带领家长和孩子唱歌律动。当天,该中心举办了母亲节主题集体活动。

国家级贫困县宁陕设立“家长学校”,开展养育实验:

 

      种类繁多的绘本、多彩的滑梯海洋球、细心铺贴的软垫防撞条、开心玩耍的孩子……这并非城市常见的早教中心,而是地处秦岭腹地国家级贫困县宁陕的一所“儿童早期发展养育中心”。和早教中心不同,来这里接受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家长。

      去年1月,一项针对农村0到3岁儿童早期发展项目“养育未来”在陕西宁陕启动。如今,类似的“家长学校”已有26所,覆盖全县11个镇75个村。它们的职责是,免费教会这些农村地区的家长们:如何科学“带娃”。

      5月11日,在宁陕县儿童早期发展整县覆盖揭牌仪式上,国家卫健委干部培训中心党委书记蔡建华指出,宁陕的养育实验提供了很好的模型,为全国推广积累了经验。项目参与方阿里巴巴脱贫基金副主席彭蕾表示,未来计划将“宁陕模式”推广到其他贫困县区,期待有更多社会力量参与。

      实验:

      全县2204名照养人读“家长学校”

      5月9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大对农村和贫困地区婴幼儿照护服务的支持,推广婴幼儿早期发展项目”。

      而在秦岭中段南麓腹地的国家级贫困县宁陕,一个名为“养育未来”的儿童早期发展项目已实施一年有余,并实现全县覆盖,开全国先河。

    这一项目由宁陕县政府主导,提供支持的则是“马云背后的女人”———阿里巴巴的13位女合伙人和她们发起的湖畔魔豆公益基金会,以及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实验经济研究所。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詹姆斯·赫克曼曾提出,“对0- 3岁孩子的投入,决定了一个人未来85%的认知和智力水平”。而中国农村的现实是,很多孩子一出生,爸爸妈妈就外出打工,爷爷奶奶在家带娃。在很多老人的观念里,带娃就是“加一瓢水的事”。

      为了教会家长们科学“带娃”,过去一年间,“养育未来”项目在宁陕开设了26所儿童早期发展养育中心,并培训上岗61名乡村养育师,覆盖全县11个镇75个村。

      这些养育中心完全免费,每周一至周六开放,每天6小时(9时-15时)。全县1000多名3岁以下孩子的家长,可在孩子6个月时就近选择“家长学校”就读,通过每周一次的一对一亲子课程等,学习如何给予孩子高质量的养育陪伴。待孩子满3岁,才能“毕业”。

      阿里巴巴湖畔魔豆公益基金会副秘书长舒敏介绍,目前宁陕全县养育中心共有2204名照养人登记在册,其中母亲占4 6 %、父亲1 1 %、祖辈33%、其他10%.今年3月、4月,全县养育中心一对一亲子课程上课率(上课人数/在册人数)均在90%以上。

    “做一个‘盆景’很容易,但要达到整县覆盖,并有尽可能多的家长参与其中,很不容易。”国家卫健委干部培训中心党委书记蔡建华向南都记者表示,宁陕的农村养育实验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模型,为全国推广提供借鉴,“如果我们能够将G D P的千分之一,也就是一年900亿元投入在儿童早期发展上,未来中国的人口和劳动力素质就有望取得明显的提升。”

       课程:

       养育师教家长们讲故事、舒缓孩子情绪

    “我有一个好妈妈,好妈妈,她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妈妈……”5月11日下午,在宁陕县城关镇旱坝村的儿童早期发展养育中心,两名养育师正带领家长和孩子们一起进行母亲节主题的集体活动。

     11个幼儿和家长围坐一圈,一边唱歌,一边律动。随后,养育师将白纸和彩笔发给孩子,让家长引导孩子一起画下爱心,作为母亲节礼物送给妈妈。

     南都记者看到,这处位于旱坝小学的养育中心只有60平米,由两间闲置的办公室改建而成,但配套设施及管理规范与其他养育中心别无二致。室内均有地垫软包,游戏区配有海洋球池、滑梯、摇摇马、小推车、篮球架等,阅读区摆放了不同种类的绘本及玩具,配有臭氧消毒柜。此外,每格储物柜都按“月龄-周序”贴上标签,分别储存从“6- 1”到“36- 4”幼儿亲子课程的教学用具。

     所有幼儿及家长进入中心前,都需换上袜套、测量体温、用免洗洗手液清洁双手,并“刷脸”签到。

     23岁的养育师范垚在这里已经工作了11个月,此前,她曾在县城打工,直到怀孕后辞职。如今,已是妈妈的范垚从这份新工作中获得前所未有的体验,“很有收获,这些从培训和工作中学到的育儿理念,让我在养育自己孩子时也能受益。”

     范垚告诉南都记者,旱坝村养育中心是宁陕第一批建成投入使用的养育中心,覆盖附近的旱坝、龙泉两个村,目前有29名6个月到3岁的孩子在册,最远的家庭距其5公里。

     作为养育师,范垚的职责是手把手地教会这些孩子的父母或祖父母们,如何陪伴孩子成长和发展,包括怎么给孩子讲故事、读绘本,怎么陪孩子做游戏、怎么舒缓孩子的情绪等。

    “现在很多家庭其实不缺玩具,缺的是高质量的陪伴。”范垚说,每个孩子的家长每周都要来中心上一节对应孩子周龄的一对一亲子课,时长约30- 40分钟,内容包括亲子互动和亲子阅读,由她先进行绘本讲读或互动示范,再请家长尝试。

     在没有课的日子里,家长也可以随时带孩子来活动,养育中心鼓励他们选择适合孩子年龄的绘本或玩教具借回家,还会举办一些集体游戏、集体故事会等活动。

    展望

    真正效果或在孩子18岁后显现

    5月11日下午,在宁陕县城关镇贾营村的儿童早期发展养育中心,南都记者见到了带孙女“打卡”的翟大姐。翟大姐今年58岁,儿子儿媳都在县城工作,平日里带孙女的重任便落在了她身上。

    不到一个月前,这间离家走路只要10多分钟的养育中心开业,崭新的玩具、绘本一应俱全。好奇的翟大姐询问后得知,3岁以下的孩子可以随时去玩,免费,但家长必须全程陪同,因为家长才是“学生”。

    翟大姐的孙女梵梵刚两岁,现在每天都要去养育中心滑滑梯、看绘本、玩玩具,“每天至少两小时,我就陪着她。”

    翟大姐告诉南都记者,每周一次的一对一亲子课她一节都没落下,“还是学到好多东西。以前我有时也给梵梵讲故事,都是照着字念,遇到那种只有画没有字的书,就不知道咋办。老师(养育师)教我,把画上的内容解释给孩子听,比如,这画的是一辆车,它是什么颜色,有几个轮子,是干什么的。包括做任何事情,都可以给孩子解释,你在做什么、为什么做。”

     翟大姐说,梵梵的性格本就开朗,现在天天到养育中心“打卡”,更活泼了,很喜欢和养育师一起玩,“都觉得她的普通话更好了,还老有人夸她有礼貌。”

      宁陕县县长郑红丹告诉南都记者,第一次和阿里巴巴女合伙人沟通“养育未来”项目,是在县里的脱贫攻坚指挥部,他是打算作为脱贫攻坚项目推进的。做起来后才发现,虽然短期内能解决部分贫困群众就业问题,但更多的还是“时间工程”。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通过对3岁以下孩子的家长进行培训,希望能对这些孩子学习习惯养成、早期智力开发、价值观念形成等起到推动作用,待他们长大成人后,对我们整县劳动力资源的提升产生深远影响。”郑红丹对南都记者说,“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也是脱贫的应有之意,只是这样的效果,至少要等到这些孩子18岁以后才能看出来。”

      阿里巴巴合伙人、阿里巴巴脱贫基金副主席、湖畔魔豆发起人彭蕾也认同这一观点。她说,现在还远不到谈效果的时候,“但至少眼下,我看到不识字的奶奶带着小孙子看书,而不是打麻将玩手机,我会很感动,这样的场景是弥足珍贵的。”

      彭蕾表示,她希望可以把“宁陕模式”推广到其他贫困县区,并吸引更多社会机构、企业公益基金等社会力量参与进来。

最近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