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200多个家长的“华华老师”,陕北全职宝妈的别样人生

 

作者小益

湖畔魔豆经授权转载

 

过去两年,养育师张华华一直在感受惊喜。她不曾想象,全职宝妈的自己能成为湖畔魔豆公益基金会“养育未来”项目的专业养育师,在偏远小镇的养育中心,支持同村的家长们掌握与孩子亲子游戏、亲子阅读、亲子互动的技能,还能作为优秀养育师跨省为新入职的养育师传授经验。

 

这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个带给自己无限可能的成长机会,它改变的不只自己的生活,也在改变着一些家庭的未来。

 

 

关键的1000天,农村婴幼儿享受教育平等

 

 

在广大的农村地区,0-3岁学龄前孩童的教育,是一片时常被忽视的空白区。

 

张华华依然记得,早期走街串户去纳新时家长们的反应,“他们都嘻嘻笑笑,觉得孩子这么小啥都不懂,上课也没用。”

 

那种不认可感,把她推出老远。

 

在陕西榆林清涧县折家坪这样一个小村镇,家长们对早期教育的重视几乎为0。“大家觉得孩子吃饱穿暖不摔着就好了,上学只是在小学之后,连幼儿园都觉得是混日子。” 张华华说。

 

img1

▲清涧县隶属于陕西省榆林市,是“中国红枣之乡”。

图为清涧县城俯瞰

 

可农村孩子和城市孩子拉开差距的关键在哪里?

 

来自陕西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和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学者们组成研究团队,用10年时间得出结论:0-3周岁婴幼儿的早期教育最关键,这个阶段形成的差距,孩子一生都很难补救。

 

生命早期的1000天,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义为人类生长发育的“机遇窗口期”,决定了个人超过85%的智力水平,如果这一时期大脑未得到充分发展,可能影响孩子的一生。

 

图片

▲图片来源:vmdo.com

 

大脑成长曲线与诺贝尔经济学家赫克曼人力资本投资回报率曲线显示:儿童早期教育的投资回报率最高。

 

基于研究成果,2017年,13位阿里女合伙人发起的湖畔魔豆公益基金会联合国家卫健委干部培训中心、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实验经济研究所、在地政府等合作伙伴共同推动“养育未来”项目。通过建立养育中心,培养当地养育师,帮助0-3周岁孩子的家庭提高养育意识、改善养育行为,解决孩子早期发展中认知、语言、运动、社会情感等各方面问题。

 

图片

▲养育中心墙上的育儿小贴士

 

面对根深蒂固的观念,直接跟家长说教宝宝学习这些东西,他们是没有概念的。”张华华说,只能先吸引他们到养育中心,让他们感受其中的好,再慢慢转变他们的思想。

 

要推广这样的项目其实也不难。“免费很吸引他们。”张华华介绍,折家坪没有娱乐场所,以前大家都在镇中心的小广场“遛娃”,养育中心遮阳避雨,还是公益性的,所有设施、玩教具都免费提供给家长和孩子,一些家长就会来看一看。另外,政府的支持也能提供一定安全感。

 

在养育中心,张华华和同事每周给相应年龄段的孩子提供一节亲子课程,教家长用玩具跟孩子互动、玩一些益智游戏,课余还会组织故事会和集体游戏,帮助孩子提高交朋友的能力,提升社会情感能力。

 

img4

▲从全职宝妈到专业养育师,张华华(右一)一直在成长

 

效果通常从几个月开始显现,“宝贝从不说话到说话,从不会走到会走,从坐不住到主动说‘老师来了,我要上课了’。”张华华说,家长发现其实这么小的孩子也能有意识去学,主动性就出来了,跟养育师的交流变得强烈,“就会问‘我家宝宝现在能不能添加辅食,我家宝宝为什么还不会走路、不会讲话,怎么让我家宝宝胆子更大’……”这正是养育师要传递的科学养育知识。

 

家长还会自动跟同龄孩子做比较,“今年去幼儿园的家长就说,我们家宝宝上过‘养育未来’,去幼儿园都不哭不闹。”影响传递出去,越来越多的家长愿意相信“养育未来”能够给孩子一些帮助,“现在纳新几乎不用走街串巷了,镇上大部分人都知道,相互转告,然后跟我们主动联系,方便好多。”张华华说。

 

img5

▲一个农村老人带着孩子看绘本

 

 

改变一个家庭

 

 

张华华曾经也是这些家长中的一员,作为两个男孩的妈妈,柴米油盐和带孩子是生活的主线。成为养育师的两年多时间,一声声“老师”带来无限荣誉感,而时不时感受“自己确实在帮助一个家庭”,又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当时14个月大的婴儿默默(音),一家6口人,家里有特需人员,全家的重担都压在奶奶一人身上。

 

缺乏照料的默默,腰间时常拴着一条布绳,匍匐在炕角,不会走只会爬。

 

接到张华华的电话,默默奶奶明显是抗拒的,“她说没空,自己家又是这样的情况,去不去孩子可能都不会有什么变化。

 

湖畔魔豆公益基金会培训组老师走访默默家时,用半个小时帮助默默迈出第一步“奶奶真的震惊到了。”张华华回忆,从那开始,她便每天骑着三轮车,按时送默默来养育中心上课。

 

图片

▲在养育师的带领下,家长们和孩子一起玩游戏。

 

奶奶不识字,经过一对一亲子课程与阅读指导,学会了给默默讲图画故事,以及简单的游戏互动。

 

一年半下来,默默的变化很明显:大动作发展都跟上了,胆子大了很多,跟每个小朋友都敢玩了,什么玩具都敢上去摸一摸,也会坐下自己看书,有了更多探索。

 

当初觉得“不会有什么变化”的默默奶奶开始憧憬未来,希望她能不亚于其他小孩。

 

默默家不易,但好歹生活在镇上,村里的一些孩子或许连来养育中心的条件都没有,“家长很乐意上课,但是住得很偏远,没有方便的交通工具。”张华华说。

 

 

走村串户“摸底”之,她和同事梳理出20多户家庭,两人准备好玩教具,每周六挨家挨户上门上课。

 

img7

▲许多家庭住的偏远,张华华需要步行上山上课

 

家玉(音)家住在山上的窑洞,妈妈因病腿部不能走动,爸爸忙着在家养牛羊,没有人能带家玉到养育中心上

 

“刚开始联系家玉妈妈,她很失落,说报了名我们也来不了,我来不了没关系,我们可以去家访”华华说,她始终记得家玉妈妈表现得不可思议,又特别欣喜。

 

每次家访,家玉妈妈都在家等着,张华华给她一讲内容,她立马就跟家玉互动起来。临走,张华华会把书和玩教具留下,鼓励她每天多频率跟孩子玩耍。

 

下一次家访的时候,书和教具都有明显的使用痕迹,“一看就是用得很多。”张华华很欣慰,“她经常跟我说,我家宝宝都会说话了,我家宝宝都会翻书了……”这样的家访,辛苦一点又有什么关系。

 

img8

▲在张华华(右二)的鼓励下,家长和孩子的互动时间明显变多,孩子有了更大的进步

 

2年半时间,张华华所在的养育中心服务了折家坪镇200多户家庭,每一个“暖心”的故事背后都承载着一个家庭的期盼,让张华华对养育师的身份有越来越深的认同感。

 

 

不断成长的道路

 

 

也是在这些过程中,张华华才意识到对自己孩子有不少亏欠,“以前会强加自己的思维给他们,这不能做那可以做,陪孩子玩没有引导和技巧,也不会关注孩子的情绪,可能给他们造成心理上一些伤害。”

 

因为养育师的工作,她现在对孩子的关注加强了很多,“我会首先让孩子感受到我是爱他们的,做对做错没那么重要,给他们一些探索的机会。”

 

而和项目同事的交流、沟通,让张华华习得换位思考的的包容,“比如家里一些事以前可能不舒服,但现在觉得没必要,每个人对每件事都有不同的理解方式,所以我就释然,不会太计较了。”她逐渐明白圈子的重要。

 

图片

▲张华华(右二)带着玩教具上门教家长如何跟孩子互动

 

尽管成为养育师之前,有40学时职前培训,但为了满足家长不断上涨的求知欲,湖畔魔豆公益基金会给养育师制定了陪伴成长计划,通过定期培训,为养育师巩固婴幼儿发展特点和早期发展理论、家庭教育原则、亲子互动原则、喂养原则等,通过持续共学,让养育师互相交流工作中的困惑和技巧。

 

张华华如今是“清涧持续共学”小组的班长,去年全县23位养育师中有5个晋升二星,张华华是其中一个。

 

img10

▲清涧养育师合影

 

今年3月,张华华作为优秀养育师,获邀去贵州紫云县为新养育师开展职前培训。

 

这次分享让张华华觉得很激动,也很荣幸,她坦诚自己最开始是没有自信的,从未有过正式面试的自己,在养育师招聘之初,面对包括幼儿园老师在内的三四百报名人数,差点打了退堂鼓。

 

“以前我更多的是希望别人教我,我都没想过还可以去教别人,给别人分享,让我觉得自己也不是那么差,对自己的信心有一些提升。”

 

两年时间里,张华华经历了很多“人生第一次”,她愈发热爱这份养育师的工作,家长们逐渐明显的态度和观念转变,是对自己最大的肯定和支持。

 

她说自己从未想过放弃,今后还会持续走下去。

 

图片

▲养育中心的“毕业墙”

 

目前,清涧县“养育未来”项目共建设5个养育中心,累计培养养育师25名。“养育未来”项目同时也在陕西宁陕、江西寻乌、贵州紫云、广西环江等地落地。截至2022年9月,已建成39个养育中心、8个养育服务点,为当地培养245余名养育师和管理人员,累计服务2.3万人,包括0-3岁婴幼儿近9000名和家长近14000人,开展亲子课程约22万余节、亲子集体活动约近2万场。

 

折家坪之外,更多“张华华和家长们”“张华华和孩子们”的故事还在发生。

最近文章